設計連接座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(guī)程及工藝裝備
- 文件介紹:
- 該文件為 rar 格式(源文件可編輯),下載需要
20 積分
-

- 一、序言
機械制造技術(shù)基礎課程設計是在學完了機械制造技術(shù)基礎和大部分專業(yè)課,并進行了生產(chǎn)實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又一個實踐性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。這次設計使我們能綜合運用機械制造技術(shù)基礎中的基礎理論,并結(jié)合生產(chǎn)實習中學到的實踐知識,獨立的分析和解決零件機械制造加工工藝問題,設計了機床專用夾具這一典型的工藝裝備,提高了結(jié)構(gòu)設計能力,為今后的畢業(yè)設計及未來從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其中零件制圖部分進一步鍛煉了我們識圖、制圖的能力。
工藝設計部分是對零件工藝分析、正確解決一個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、夾緊及工藝路線安排、機械加工裝備、工藝裝備等的選用、工藝尺寸安排、工藝尺寸確定理論知識及生產(chǎn)實習中積累的一些經(jīng)驗的運用。初步具備設計一個中等復雜零件的工藝規(guī)程的能力。學會了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綜合卡片、機械加工工序卡片的編制。
夾具設計部分提高了結(jié)構(gòu)設計能力。能夠根據(jù)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設計出高效、省力、經(jīng)濟合理而且能保證加工質(zhì)量的夾具。學會使用手冊及圖表資料。鍛煉了設計說明書這類技術(shù)文件的撰寫能力。
2、零件的工藝分析
由加工零件圖可知,其材料為HT200,該材料為灰鑄鐵,具有較高強度,耐磨性,耐熱性及減振性,適用于承受較大應力和要求耐磨零件。該零件為典型的盤蓋類零件,加工表面可分為兩組。加工時依照“互為基準”的原則依次進行粗加工、半精加工和磨削加工,現(xiàn)分述如下:
(1)左端的加工表面:這一組加工表面包括6.3粗糙度要求的左端面、3.2粗糙度要求的Φ外圓、Φ內(nèi)圓面、倒角、25粗糙度要求的通孔Φ7、M5-7H螺紋深10孔深12的螺紋孔。這一部份加工要求并不高,粗車—半精車—磨削就可以達到重要表面IT6、IT7的精度要求。而螺紋孔、通孔一道工序就可以達到精度要求。
(2)右端的加工表面:這一組加工表面包括12.5粗糙度要求的右端面、3.2粗糙度要求的Φ121h7外圓、粗糙度為6.3的外圈小端面、25粗糙度要求,外徑為Φ50,內(nèi)徑為Φ40的小凸臺、粗糙度為3.2的內(nèi)孔、粗糙度為25的Φ17.5的中心孔鉆和Φ7通孔和兩個內(nèi)臺階面。加工其要求也不臺高,通過粗車—半精車—磨削就可以達到重要表面IT7的精度要求。通孔加工也是一道加工工序就可以達到精度要求。
目錄:
一、序言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1
二、零件的工藝分析及生產(chǎn)類型的確定···1
三、選擇毛坯,確定毛皮尺寸,設計毛坯圖·3
四、選擇加工方法,制定工藝路線········6
五、工序設計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7
六、切削用量的選擇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9
七、夾具設計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13
八、心得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14
九、參考文獻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·14
...